Board logo

標題: 中國園林建築的美學價值-1 [打印本頁]

作者: ertebewwr1526    時間: 2013-2-12 01:39     標題: 中國園林建築的美學價值-1

摘 要:從中國園林建築的佈局美、虛無之美、韻律美、造型美、意境美、文化美等幾個方面對中國園林建築內在的文化底蘊及美學價值進行分析和討論得出些想法,希望人們能充分認識到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價值,使人們能更加重視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並保護和發揚光大。

  關鍵字:園林建築;美學價值;中國

  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園林景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藝術瑰寶,是人們審美要求的反映,同時,古建築又是階級社會法權的象徵。和裕禎在《中國文化要略》中說:“中國古建築成型於原始社會後期到春秋戰國時期,成熟於秦漢到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時期是中國原有建築形式吸收佛教建築時期,至隋唐兩代達到高峰。宋元兩代為古建築風格的轉變期,明清為漸進期,官式大型建築完全程式化、定型化,體現在建築形式中的封建意識已經積澱為一種心理定勢。”中國古代建築是一個很獨特的體系,它尤其強調人與宇宙、人與社會生活的關係,它不是可以使人產生某種恐懼感的異常空曠的內部空間,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內部空間組合,以庭院為單位構成組群建築;它不是陰冷的石頭,而普遍採用的是暖和的木質,是“木構架”;不是讓人們去獲得某種神秘、緊張的靈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種明確、實用的觀念情調。其美學精神可借用宗白華先生的一句名言來概括:“於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回歸有限。”正是這種美學精神,傳達了中國人對“宇宙圖案”的奇特感觀,創造了古建築的靈魂。

  園林建築蘊含豐富的文化意義,建築與山水花木結合,創造出千姿百態的園林景觀,陶冶人們的身心,激發人們的聰明才智,凡此均屬於內在價值,也就是精神功能。園林山水園部分的建築,更注重它的內在價值。中國傳統建築的審美價值是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禮樂文化緊密相關的。禮樂相輔,情理相依。理和禮屬於倫理政治規範,是強制性的,樂和情則屬於審美情趣,是自願性的,就是皈依性的,上古的人們對天高地厚、晝明夜晦、星辰轉移、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表現出敬畏與崇拜,他們從自然界的這些客觀現象中感受到了超人的巨大體量,並施之於建築行為中,化體量為尊嚴與崇高,所以,體量便成為建築藝術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感情傳遞形式。馬克思說過:“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驚。……”精神在物質的重量下感到壓抑,而壓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點。建築中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禮”,首先就反映在體現建築等級觀念的量上,“非壯麗無以重威”,運用建築和建築所駕馭的巨大院落空間,創造出強烈濃重的威嚴氣氛。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中國古建築,由造型到色彩、從室外鋪陳設置到室內裝飾擺設,都被賦予了秩序感,包含了社會的、倫理的、宗教的以及技術內容的秩序美,大大加深了建築美的深度和廣度。

  園林建築的物質外殼的內部有豐富的精神蘊藏,如亭、堂、館、軒、齋等,更多的是充當一種在文化禮儀及習俗上與“天地”及“先祖”溝通交流的物質媒體。而臺的雛形是“靈臺”,主要功用是祭奠天地祖宗。園林中的宮殿,以“巨麗”為特點,講求儒家“天人合一”所宣導的“順天理,合天意”的禮制??儀軌,強調中軸線意識及“天定”的尊卑等級秩序,反映的是惟我獨尊的文化心理,適應了統治萬民的政治需要。建築一旦違背封建社會的禮儀制度,就要論罪。據《嘉慶實錄》記載,當年和罪狀第十三款:“昨將和坤家產查抄,所蓋楠木房屋,隔段式樣,皆仿寧壽宮制度,其園寓點綴,與圓明園蓬島瑤臺無異,不知是何肺腸。”當然,園林建築更重要的是為了審美的需要。

  1、佈局上嚴格的結構對稱要求而又摸擬接近自然的佈局美

  中國古典園林具有多功能的特點,園林建築呈現出嚴格對稱的結構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模擬接近自然的自然美兩種形式。皇家園林中的宮殿建築和私家園林中的住宅建築,以及寺廟建築在設計上多取方形或長方形,在南北縱軸線上安排主要建築,在東西橫軸線上安排次要建築,以圍牆和圍廊構成封閉式整體,展現嚴肅、方正,井井有條,是古代封閉性的思維模式和小農經濟意識在建築中的反映。《老子》有“萬物負陰而抱陽”之說,但先秦時期還沒有確立以面南為尊的意識,隨著對皇權的推崇和神聖化,才逐漸明確起來。儒家強調的“三綱五常”倫理哲學,從漢代的董仲舒到宋代理學,越來越嚴密,位尊者處於中央地位,面東西者次之,面北者最低。四合院以離(南)、巽(東南)、震(東)為吉方,東南最佳。大門為氣口,除居吉方外,還須朝向山峰、山口、水流,以迎自然之氣。宮殿、壇廟、官署、士大夫宅第之類,都受到封建禮教的約束,為儒家倫理思想所支配,園林宮區的格局,包括結構、位序、配置皆必須依禮而制。如“靜明園”整體佈局平面呈現的是非規整非對稱狀,但它的建築“東嶽廟”“聖緣寺”“含暉堂”“書畫舫”等呈中軸線對稱;頤和園中的“諧趣園”整體佈局不對稱,全園佈局特點是在四周為土山的環境中以遊廊串聯起來的建築群圍成“L”形水池佈置,以涵遠堂作為全園。但“涵遠堂”“知春堂”“澄爽齋”“湛清軒”“知春亭”等強調中軸線意識;私家園林的住宅部分亦如此,如蘇州拙政園住宅部分位於山水園的南部,分成東西兩部分,呈前宅後園的格局。住宅坐北面南,縱深四進,有平行的二路軸線,主軸線由隔河的影壁、船埠、大門、二門、轎廳、大廳和正房組成,側路軸線安排了鴛鴦花籃廳、花廳、四面廳、樓廳、小庭園等,兩路軸線之間以狹長的“避弄”隔開並連通。住宅大門偏東南,避開正南的子午線,因這是封建皇權與神權專用。中國的寺廟園林建築與宮殿和住宅建築同構,不別於古印度的宗教建築體系。如杭州黃龍洞園林,整體佈局非對稱,但園中建築如山門、前殿、三清殿等則嚴格地遵守規則對稱的中軸線標準。這類建築格局,顯得均衡、對稱、協調,有典雅莊重之美。與儒家的均衡對稱相反,中國古典園林山水園部分則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則,返璞歸真,呈現出來的是不規則、不對稱的佈局。環境空間的構成手法靈活多變,藏露曠奧、疏密得宜,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瀟灑超脫,逸趣橫生。追求天趣是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的基本精神,把自然美與人工美高度結合起來,將藝術境界與現實的生活事例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把社會生活、自然環境、人的情趣和美的理想都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可居、可遊、可觀的現實的物質空間。

  2、於有限之中欣賞到無限空間的虛無之美

  虛無之美是古建築具有的文化美學內涵,中國文化重視虛無之美,所謂“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

  “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閒人。”《園冶?園說》曰:“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張宣題倪雲林畫《溪亭山色圖》雲:“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蘇軾《涵虛亭》詩雲:“惟有此亭無一物,坐觀萬景得天全。”“常倚曲欄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以上詩句都說明了樓臺亭閣的審美價值在於通過這些建築本身,可以欣賞到外界無限空間中的自然景物,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於怡然自樂的生活美境界之中,建築空間與園林風景互相滲透,人足不出戶,就能與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虛,體四時變化,從而創造一個洋溢著自然美的園林“生境”。

  3、園林建築外在的造型美

  園林建築作為一種廣義的造型藝術,偏重於構圖外觀的造型美,並由這種靜的形態構成一種意境,給人以聯想,特別是建築的曲線美。沒經人們改造過的自然界本來就沒有直線,矩形空間和構成空間的各種實的面多是平平整整,形成許多筆直的線條和棋盤的平、立面網路,體現的是人對自然的征服,與自然親和的中國園林建築到處可見的是它們造型本身呈現的曲線美。“同是一樣線形,粗細長短,曲直不同,所生的情感也就因之而異,……曲線比較容易引起快感,這是大多數人所公認的。”園林中曲折的小路、蛇形的河流和各種形狀建築,主要是由所謂的波浪線和蛇行線組成的物體是最美的線,它引導著眼睛作一種變化無常的追逐,使人感到愉悅。曲線之所以美,還在於它具有流動美、令人感到自由自在,更符合人心理上的節奏。園林建築採用舉折和房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舒展飄逸的簷角和屋頂各部分的優美曲線,生動流麗,輕巧自在,“如鳥斯革”,呈現出動態美。有的屋脊上還起伏著龐大的雕龍的身體,這龍體的頭、身、尾、爪均呈曲線形,仿佛在遊動、飛騰。園林中高低起伏的爬山廊、波形廊,造型輕靈,蜿蜒無窮,如長虹臥堤。




歡迎光臨 @七喜世界@動感地帶 (http://shinbao.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