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休閒與休閒旅遊的考量

首先就是休閒的狀態問題。休閒的狀態顯然與工作的狀態不同。在一名遊客決意要將「旅遊」作為自己的休閒意向的疏散管道的時候,即以「休閒旅遊」的面貌出現在世間的時候,休閒的狀態就會呈現的淋漓盡致。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要找休閒的特徵,那麼,到參加休閒旅遊的遊客身上去尋找是再好不過了。

休閒是以休閒的狀態呈現出來的,在休閒的狀態當中,非工作的狀態、自由擇選的狀態為主要特徵。因而,公費旅遊、單位組織的旅遊等等,都因可能與個人自由的價值取向不一致而被休閒旅遊所排除。在這樣的判斷下,我們就很容易對市場問題做出辨認。例如近些年市場中走俏的「紅色旅遊」,也一定不屬於休閒旅遊的範疇。依這樣的休閒狀態而表現的休閒旅遊,往往會讓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總佔上風,真善美成為主導。於是,在隨意、自在的前提下,田園風光、人文景觀、環保理念、科學理想等等,會與休閒旅遊的聯繫更加緊密。呈自由擇選狀態的休閒旅遊,一個信手拈來的例子,就是去年底內地休閒遊客到香港看電影《色戒》。完全不存在誰人引導,遊客尋求的是滿足個人的探尋、獵奇、追求藝術原真的心理,因之這一事件也成為了人們對休閒旅遊觀察評判的一個典型樣本。

休閒旅遊的考量其二,則是休閒的環境。

參加休閒旅遊的遊客比普通團隊遊客有更充分的時間、精力去享用假期,因而對生活的細節、品質也就會有更加傾心的嚮往。休閒的環境作為其中重要的因素,因此而顯得特別重要。旅遊服務商要想爭取這類遊客,就必須在營造休閒環境、提高遊客心理舒適程度上下功夫。增加細節鋪設,讓遊客非驚喜而是悄然感動、非以廉價出牌而是以精美策划去撩撥人們的心弦,應該是此階段的旅遊服務訣竅。兩個實例也可以提供在這裡讓我們咂摸:海洋游輪旅遊在吸引休閒遊客的時候,「吃」就是一個與陸路酒店完全不同的殺手?安排。船上24小時開放的數個餐廳,為尋找各類食物的饕餮客提供了上好的環境;峇里島的一家SPA,則將無論如何不能讓客人聽到電話鈴聲、以免受到打擾作為目標,並作為對遊客的承諾,其構造的靜謐環境當然也會讓遊客傾心嚮往之。

休閒旅遊的考量之三,是休閒的心音。

社會對休閒旅遊的需求,實則一直暗暗存在。我們細想一下便是,在去年取消黃金週的呼聲當中,其實就不乏有休閒旅遊的訴求。反對取消黃金週的,以工作在他鄉的工薪階層為主,這類人群其實並非休閒旅遊客源層;支持取消黃金週的,以城市小資、中產階級為主,他們才是休閒旅遊的市場主要對象。然而略感遺憾的是,生活中休閒旅遊者的心音往往會被我們為價格戰殺紅了眼的旅遊業者充耳不聞。當然了,休閒旅遊的聲音微弱,其中也還有休閒本身的原因。休閒的隱形需求雖然不小,但聲音卻往往並不直接,不似也不適合以震天動地的旅遊口號大呼出來。更符合其特性的表達,應是那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詩化、生活化的廣告宣傳表達,更容易與休閒本身、休閒旅遊愛好者本身相適應。

縱觀人類社會,休閒以及休閒旅遊的產生與增量亦有其自身規律。例如:當休假越來越多的進入人們生活的時候,休閒便會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重視;當社會允許並鼓勵個人理想出現的時候,休閒的形式就會變化萬千大量湧現;當人們對團隊旅遊、觀光旅遊產生不滿、牴觸,或者是感到不滿足的時候,休閒旅遊自會落入人們的期盼之中。

法國的羅歇·蘇認為,休閒首先是個人的一種心理態度。他把「心理態度」一詞特別用著重號標註出來,強調了這一詞語的重要。可惜的是,他的提醒並沒有被我們很好的理解,在目前社會,大眾對休閒的「心理態度」仍有太多疑問的時候,而我們的休閒研究又存在著太多欠缺的時候,「國民休閒計劃」帶給的社會多層面的疑惑,就難說不是一種必然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