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廣州石頭陀供佛彌勒寺故事介紹

清代康熙年間,白雲山的彌勒寺已經破敗,引起廣州城中的名寺--長壽寺住持大汕的注意。他發願重光彌勒寺,後來果然如願。

  大汕(1633—1705)又稱石濂、石蓮,渾名石頭陀、石和尚,俗家姓徐。他是江西九江人,生於明代崇禎六年,自小聰明好學,青年時已通曉星象律歷、理數,還擅長詩畫,明亡後遁入空門。後來,大汕來到廣州,與官紳、文士交往,以學識廣博得到當權者垂青。於是,粵省藩庫撥款重修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的長壽庵,改名長壽寺,由大汕任主持。從此,他交遊更廣,乃至出國遠遊。

  大汕發願重光彌勒寺後不久,一日與好友曾燦雅聚時,遇見一位從安南(越南)歸國的友人,說及安南國王信佛,欲結交中國名僧,大汕遂起出遊安南心願。康熙三十四年(1695),大汕、曾燦隨友人到達安南國都順化,正值當地天旱,百姓亟盼下雨。大汕有天文氣象知識,夜觀天象之後,預知未來幾天內會降雨,第二天便在寓所外掛起長布條,上書「石頭陀甘露出賣」,頓時一城震動,國王聞訊,遂禮聘大汕入宮,誠請作法求雨。大汕遂命人築壇,升壇作法,三天後果然天降大雨。國王大喜,重賞之餘,尊稱大汕為聖僧。大汕為進一步打動國王,又提出在水中央絕食七天,替安南人消災祈福,國王更加喜歡。於是,在王宮水池中間設一木筏,大汕胸前掛上串珠,坐在木筏之上,打坐7天不食。7天後大汕上岸,仍神采飛揚,於是,安南國人稱他為活佛。據說他的「絕食」奧秘,乃靠其掛著的串珠。其串珠是由牛肉粒伴藥餌製成,他每天深夜吃「珠」以療饑,故仍能精神奕奕。接著,大汕在安南開壇說法,還講及日常現象、綱常倫理。由於他博學多才,融合了佛道儒三教之理,與治國之道十分合拍,大得國王歡心,封他為國師,賜贈無數金銀珠寶及籐織大彌勒佛像。

  次年,大汕從安南歸國,把得到的財寶藏於彌勒佛像之中帶返,以避人耳目。他回到廣州後,以那些財寶擴建長壽寺與重修白雲山上的彌勒寺,還把那藏寶的籐彌勒佛供於彌勒寺中,更引得善信捐資重修彌勒寺,寺遂得以重光。這座彌勒像據說在民國初年仍在,後來才不知去向。

  大汕除重修彌勒寺、擴建長壽寺外,還捐資給清遠峽山寺、擴建澳門的普濟禪院。可惜樹大招風,招人嫉妒。由於大汕作詩不避婦人春思纏綿,飲食又不避葷腥,於是被對頭攻擊為不守清規的酒色和尚;又貶他印行的《海外紀事》錯漏百出,認為他入世有傷國體,出世有礙法門,將他告到官府。結果,按察使許嗣興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把大汕逮捕治罪,杖押回原籍。此時大汕年逾七旬,怎受得風霜之苦?終於死於途中。

  更令人不平的是,由於大汕被官府定罪押出寺門,當時的地方志就不提他擴建長壽寺、重光彌勒寺等功跡。後來,此事引起清代名士杭世駿的感慨,賦詩詠道:「離六堂前坐具空,低徊前事說交訌。蹲簷怪鳥穿花璫,穴壑修蛇出水筒。瘴海餘生驚噩夢,荒塗殘劫換西風。紛紛志乘無公道,締造如何削此翁?」

 

感謝你的分享
返回列表